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荐赏】钢琴诗人肖邦的绝世“情书”!

点击关注→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-05-02



肖邦共创作过两首钢琴协奏曲,《第二钢琴协奏曲》创作于1829年,当时,肖邦对华沙音乐学院学声乐的女同学康斯坦茨娅很有好感,这丝情愫并没有开花结果,年轻青涩的肖邦不敢直接对她表示爱慕之情,肖邦将这蕴于心底的爱,化作郁积情热的梦幻音符,珍藏在心田深处,成为绝世“情书”。其实,康斯坦茨娅也对肖邦笨拙的示爱反应也很冷淡,可也正是因为这段的刻骨的暗恋,这部乐曲才更加地扣人心弦。肖邦也曾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写到:"写这首舒缓的协奏曲时,我的心绪始终和她在一起"。


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 | 特里福诺夫/普列特涅夫

肖邦这部钢琴协奏曲与他的《第一钢琴协奏曲》堪称姐妹作,1830年3月17日在华沙音乐会上由作者亲自演奏。

第一乐章,整个乐章的基本情绪热情、明朗的。乐章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一个下行跳进的动机音调,由此引出一支奇异的旋律,这是一支从容、悠扬的旋律,焕发着青春的光辉,强调出生活的光明和美的一面,其崇高、优雅的意境令人神往,其中掺杂的几分忧郁音调,是浪漫主义的想象,显露出年轻作曲家耽于冥想的天真神情。轻盈的旋律溪流,瞬间又激荡起大型乐队那山谷般的热烈震响,呈现出强烈追求的热情。接着,小提琴的一个优美的乐句犹如奇妙的虹桥,把音乐引到第二个主题的身边。柔和的双簧管奏出温煦的旋律。平静的音响,时而弦乐低语,时而乐队全奏共鸣,把肖邦对恋人缠绵不绝的情思和起伏不安的心境,一并纳入这个柔美的段落中。登场的钢琴,显示出肖邦作为钢琴诗人的气质。华丽的钢琴独奏,展开了广阔的音响世界。奇幻的色彩,细腻的旋律,加上钢琴键盘上不尽奔流的音符,使展开部秀丽精巧。钢琴再现第一主题,圆号与之为伴,弦乐与它同行。再现的乐段变得简洁凝炼,并在钢琴独奏中,更多地融入了年轻作曲家对爱情的幻想,抒情性更加强烈。 

第二乐章,肖邦最美幻的乐章之一,倾注了对康斯坦茨娅的全部恋情,被称为“康斯坦茨娅的音乐画像”。肖邦充满着幻想与热情地描述了意中人的形象,肖邦青年时代最富有感情的抒情篇章之一。情思绵绵的幻想,真诚恳挚的表白,化成甘美的主题,源源不断地流出,热情地倾诉着他对康斯坦茨娅的爱情。李斯特说:“它所表达的意境有时光芒四射,有时充满柔情的忧伤。”这一乐章形式是一种夜曲,主题极为优美,仅以惊人的手法让钢琴在声乐风格中歌唱,充满了梦境。主题反复三次,其间穿插了一段宣叙调作为对比,就象是青年音乐家内心的独白。一开始,弦乐与木管乐遥远地轻声对话,像是青涩怯懦的作曲家那种空幻的自我絮语。但独奏钢琴从深深的低音区渐渐燃起了热情的火苗,它在颤音上跳动,在和弦中飘曳;肖邦心中的爱情之声,化作八度奏出的旋律,显得格外纯洁真挚。接着,这个主题便幻影一般隐于钢琴闪烁的音响光辉之中,柔美的曲调,像是黑发碧眼少女,迷离地掩映在钢琴诗人诚挚的抒情诗行之中。中段,肖邦的热情终于得以酣畅地宣泄与倾吐。钢琴上时强时弱、时涌时敛的音响,筑成了肖邦心灵中的爱情水晶宫。再现主题,如呈示时一样,由钢琴明晰地奏出,但大管同它的亲切对话,似乎给了单恋作曲家一丝慰藉。钢琴的双音,犹如星光闪烁撒在夜色浓重的天幕上。爱情的夜曲正要在弦乐与木管的呢哺絮语中结束。钢琴突然以一个强劲的低音,引来一串缓缓而起的三连音,攀援到稳定的主音上。余音又在作曲家心中映出恋人的袅袅丽影。 

第三乐章,用玛祖卡舞曲的节奏构成各个主题,描绘了一幕幕民间风格的场景,形象生动,意境清新。尤其是第二主题,在那奔放的舞曲旋律中,仿佛看到了舞蹈者粗犷的舞姿和顿脚的动作,显得格外豪爽。再现部以后,有个较长的尾声,作者在钢琴上尽情地发挥,灿烂光辉,使全曲在欢腾火热的气氛中结束。表现出作曲家对生活的无限爱。


鲁宾斯坦 普列文《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》




名师讲堂 助梦飞翔



扫码邀您一起学习

分享网络时代红利 

与音乐名师“面对面”

来源:尚音爱乐



更多精彩: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